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8:39    次浏览
本报记者王春霞发自北京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3月27日在京发布《中国公益慈善透明度观察报告2013-2014》。这是国内首次由独立学术机构开展的公益慈善信息透明度调查。报告显示,我国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整体水平很低。相较于基础信息、业务信息,红十字会、慈善会、公募基金会三类组织在监督信息方面得分最差。此外,财务信息在所有信息当中最不透明。针对我国公益慈善组织普遍遭遇公信力危机的现状,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于2014年11月研发出《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》,采用网络检索的方式,观察各慈善公益组织公开透明的情况。《指标体系》包括基础信息、业务信息和监督信息3项一级指标,7项二级指标,39项三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,指标分值共计100分。基础信息描述公益慈善组织的基本架构和制度建设,业务信息关注公益慈善组织款物筹集和项目运行状况,监督信息则体现公益慈善组织的财务状况、内部治理和外部评估。此次选取的测评对象共93个,分别是31个省级红十字会、31个省级慈善总(协)会,以及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中净资产排名前列的公募基金会。报告显示,被测评的93个公益慈善组织的平均分仅为35.49分。如果以满分的一半即50分为及格线,得分在50分以上的公益慈善组织有16个,及格率为17.2%。各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差异显著,最高得分为83分,有4个组织获得最低分0分。从三类被观察的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表现来看,慈善会表现最好,公募基金会次之,红十字会最差。从公开表现上看,业务信息的透明度最高,基础信息次之,监督信息最差。相较基础信息项下的其他内容而言,各公益慈善组织对自身制度建设的相关信息公开不足,尤其是“信息公开工作综合规范”和“检索功能是否便捷”两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,监督信息透明度薄弱的环节则是“财务会计报告”及“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”。就本次观察的三大类信息下的七种具体信息而言,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筹款信息透明度最好,财务信息透明度最差。在39个单项信息点中,被观察的公益慈善组织在官方网站的制度建设方面透明度最好(得分率89.20%),公开项目的绩效报告方面透明度最差(得分率0.50%)。此外,报告显示,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。各省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差距较大。东部地区的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。